学习雷锋精神,做有热情,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023年03月09日 编辑:陈晓筝 作者:桂清华 摄影:王嘉怡、邱锐、王浩权 来源: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
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充实大学生活,丰富社会经验,增加社会阅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增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北京服装学院北校区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学生会及团总支于3月4日到当地敬老院陪伴北京汇晨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度过了充实的上午。
同学们主要负责陪老人们画画,聊天,同时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这些可爱的老人们。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老人。也许他们思维逻辑不完善,也许他们身体机能下降,也许他们对新生事物敏感,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和他们慢慢地说,关切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亲切地叫他们一声“爷爷、奶奶”,长时间的独处让他们有一些孤独,要融化这层隔阂需要时间,也需要关怀。
起初在有些老人面前大家还显得很拘谨,但个别活跃性格开朗外向的同学十分热情带动了大家。其中有些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同学们耐着心和他们聊天,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也与老人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还有些同学为老人们表演了节目,让老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有些老人拉着同学的手嘘寒问暖,十分关心大家各方面的情况,看得出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怀。
活动的时间过得很快,很多老人们道别时纷纷用期盼的眼光看着我们,拉着我们的手:“你们下次还会来吗?”我们说:“会的,会的,只要您想我们了,一定会来的。”我心中有些酸涩,毕竟我们能力有限,虽然不能切实的关心到每一个老人,但是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正如古代先贤所倡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用同理心,去感同身受,真正地理解他们。
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其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大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我们拍了好多老人的照片,看着一张张满面沧桑的照片,心中总会有些酸酸的,老人们毕竟还是孤独的,他们需要人关心、爱护,敬老院的设施虽好,但老人们更需要社会上多一些的关注。因为正是那些所谓“社会弱势群体”的老人们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历史的功臣,也曾是社会的创造者,祖国之栋梁,而现在的他们仅仅需要我们的关爱,仅此而已。老人们平日里很孤独,儿女大多不在身边,他们要的也许不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代替的物质,在生活的温饱要求之上,有人在身边嘘寒问暖,那才是最开心的了。《常回家看看》里歌词写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心声。在回来时大家都笑容满面地说:“来到这里,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供稿:桂清华;摄影:王嘉怡、邱锐、王浩权;指导教师:王沭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