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87年,办学中坚持“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向纺织服装、 时尚及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善于学习、富于创新、敏于行动、 诚于德行”的优秀人才。学院现有2个本科专业,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16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依托设计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设有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多个研究生专业与研究方向。 依托设计学,现有一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现有产品设计、工业设计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个专业方向: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箱包设计、鞋品设计、生活方式设计、虚拟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目前是国内高等院校中唯一以“服饰”命名、聚焦服饰时尚产业、以艺为主、艺工融合发展的二级学院。
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拥有学缘关系丰富、梯度结构关系良好、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平衡、与时尚产业接轨的高质量艺工融合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教师63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27人,具备博士学位的20人,95%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领军人才 1 人、“中国优秀皮具设计师”2 人,教师担任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珠宝技能竞赛国家级总裁判长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裁判员,作为行业专家起草制定多项鞋类国际、国内标准及职业规范。学院还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 余人担任 我院的研究生导师。学院教师团队承担航天员舱内鞋设计研发,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服饰产品研发设计等国家级设计研发项目。
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是学校成立最早,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二级学院之一。现有艺术与科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轻化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纤维与时尚设计”实验班,实施“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毕业后获得学院颁发的“创新人才实验班”证书。拥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设计学,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程四个北京市重点建设硕士学科点。
艺术设计学院创建于1988年,经历专业、学科和师资的不断成长与结构优化,现设有视觉传达系、环境艺术系、新媒体系三个教学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四个专业, 各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北京市高精尖重点建设学科,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生。教师团队中教育背景为学科排名全球前25位院校的教师共有24位,占53%,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知识结构丰富多元,行业背景多样,国际化程度较高。艺术设计学院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建有多媒体剧场、 动作捕捉、可用性测试、智能交互、影像创意、录音棚、 材料建构、 木工模型、字体设计、印刷工艺、材料影像与暗房、定格动画等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学习和实践创造开放条件。
艺术设计学院网站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是首家以“时尚传播”命名的大学学院, 成立于2017年。学院设有时尚传播系、广告学系、摄影系、服装表演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传播学专业、表演专业,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专业、摄影专业。各专业均有20年以上的建设历史,于2017年集合到时尚传播学院。学院同时建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时尚传播、服装表演学、摄影三个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
时尚传播学院网站
时尚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始建于1985年,2025年4月更名为时尚管理学院。时尚管理学院搭建起艺术创意与商业融合的桥梁,依托北京服装学院在时尚设计领域的深厚积淀,积极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思辨能力、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时尚管理人才,推动时尚管理教育向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和融合化方向迈进。学院秉承“时尚创新管理,艺工商交叉融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服装、时尚及文化产业,面向未来新语境和新格局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领导力、商业思维、艺术修养、科技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时尚产业相关领域从事企业战略规划、商业分析、运营管理、新媒体营销等工作的新文科交叉复合型管理人才。学院设有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创新创业学院、时尚研究院、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培训机构。
时尚管理学院网站
美术学院由2000年成立的艺术教育部发展而来,2004年学校成立美术系,2008年更名为造型艺术系,2016年建设为美术学院。 另有服饰文化研究院、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依托办公。 2018年开始,承接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美术师范本科人才” 工作。美术学院现设有油画系、中国画系、公共艺术系、雕塑系、设计基础教学部和艺术理论教学部;有绘画(油画、学校美育)、中国画、 公共艺术、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并承担全校艺术类设计基础和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其中,公共艺术专业、中国画专业为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绘画专业、雕塑专业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点。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和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现调整为艺术学)、 艺术美术领域(现调整为美术与书法)均取得优异成绩。
美术学院网站
历史沿革
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9年的机电系,开设自动化和纺织机械专业,是我国首批从事纺织机械领域科研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1995年,以机电系为基础建立工业设计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工业设计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2021年,信息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与语言文化学院共同组建文理学院。2025年,由文理学院理工部、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信息中心共同组建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
成立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结合日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在服装和时尚产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工智能在设计、制造、产品定制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我校为满足国家、北京市以及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战略需求,组建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学院的成立立足于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系统性跃升,致力于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推动学科间的跨界融合,从而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跨学科视野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学科设置
学院建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机械专硕(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其中,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服装装备数字化及机电系统控制、复杂系统智能建模与仿真、智能可穿戴技术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与创意计算四个培养方向。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两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12人,助理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1人。近五年,学院教师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1人、北服学者培养计划1人、校级青年教学名师1人,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1人,桑麻奖教金2人。
科研与实验平台
学院已建成涵盖校内专业实验室、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平台的“三位一体”教学科研支撑体系。新建“服装智能制造数字化实训实验室”,“物理感知与机器人实验室”。目前拥有21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到1431万元。新增“前沿交叉研究院”、“北服-云天畅想时尚人工智能研究院”,目前拥有省部级、校级科研平台2个。新增“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联合伟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立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